乐发传媒最新消息
  • 首页
  • 乐发传媒最新消息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如何通俗地来理解“斯金纳的操作性作用理论”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5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    斯金纳认为:行为是“作”出来的!你做一件事,如果结果让你爽(奖励),你就会继续做;如果结果让你难受(惩罚),你就想躲开。

    核心实验:斯金纳箱

    实验设定:把老鼠关进一个有按钮的箱子,按下按钮就会掉食物。

    老鼠行为:老鼠偶然碰到按钮→得到食物→疯狂按按钮(学会用行为换奖励)。

    核心结论:行为的结果(奖励或惩罚)决定了行为会不会重复。

    4种操控行为的“套路”

    类型

    操作方式

    生活例子

    结果

    正强化

    给奖励,让行为增加

    孩子考满分→奖励玩具→孩子更努力学习

    行为变多(主动做)

    负强化

    取消讨厌的事,让行为增加

    开车系安全带→烦人的警报声停止→以后主动系

    行为变多(逃避痛苦)

    正惩罚

    给惩罚,让行为减少

    上班迟到→扣工资→下次不敢迟到

    ❌行为变少(怕被罚)

    负惩罚

    取消奖励,让行为减少

    孩子打架→没收手机→下次不敢打架

    ❌行为变少(怕失去)

    生活例子秒懂

    训练狗子:

    狗坐下→给零食(正强化)→狗子疯狂坐下。

    狗乱叫→不搭理它(负惩罚)→狗子知道乱叫没好处。

    职场摸鱼:

    加班完成项目→老板发奖金(正强化)→你更愿意加班。

    上班刷剧→被领导骂(正惩罚)→你偷偷躲厕所刷。

    减肥失败:

    跑步1小时→奖励自己奶茶(正强化错误用法)→越跑越胖。

    正确操作:跑步1周→奖励自己新运动鞋(正向激励)→坚持跑步。

    斯金纳的忠告

    奖励比惩罚更有效:

    惩罚只能让人“不敢做”,但奖励能让人“主动做”。

    例子:与其骂孩子“考差就别吃饭”,不如说“考好带你去迪士尼”。

    及时反馈是关键:

    行为发生后立刻给结果,效果最强(比如狗狗随地小便,当场批评才有用)。

    小心“反向强化”:

    例子:孩子哭闹要玩具,你一妥协就给买(奖励哭闹)→孩子学会用哭闹控制你。

    总结

   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逻辑:

    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“试探结果”——有利可图就继续,吃亏就停止。

    想改变别人(或自己)的行为?控制结果比讲道理管用100倍!